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m6米乐》显示,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名第11位,低于郑州、天津等城市,数量为上海的1/3;每家便利店服务人口数量上,北京以9199人/店排名第29位。
作为国内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之一,北京也是最早拥有地铁便利店的城市。
1992年,在北京西单地铁站售票厅层,一家服装商铺开业,主要售卖男女装、箱包、化妆品、饰品等。这是北京个地铁商场,西单站客流量大,地铁商场生意火爆。
2002年,物美在地铁雍和宫站开出北京市家地铁便利店,主要销售膨化食品、饮料、蒸包等。这家面积仅有12平米的小店一开业就门庭若市,首日销售额突破3000元。
2003年,北京地铁陆续开出21家便利店,集中在1号线和2号线热门站点,每家便利店面积约10平方米,所售商品有200—300种。
2004年,北京地铁便利店被按下了“暂停键”,印发的《m6电竞》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、站台、车厢、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、卖艺、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。
近几年,政策开始鼓励便利店业态发展。2020年,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《m6米乐》,其中提到了“重点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建设,适时扩大实施范围”。同年8月,商务部又进一步细化意见,并提出了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规划。而彼时的北京地铁已经出现自动售卖机、快速照相机等商业模式的身影。时隔十多年,北京重启地铁便利店。
据北京地铁官方微博介绍,近三年对乘客满意度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,超七成乘客对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出行体验存在需求,增加便民服务设施、完善便利服务的需求较高,特别是对各种冷热饮品、即食食品以及便当餐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。
去年7月,北京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、6号线青年路、7号线菜市口站试运营3家地铁便利店。在取得不错反响后,包括便利店、药店、书屋在内的便民设施增加至130家,覆盖10条地铁线。
然而,目前一些地铁站同时存在两家便利店。《m6电竞》记者看到,仅10号线火器营站地铁站内相隔几十米的两侧就开出两家便利店,非高峰期店内门可罗雀,且店内需要配置两名店员,面对较高的人力、租金等成本,这种状态是否可持续?
对此,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《m6电竞》记者表示,城市便利店重要的服务场景点是商务区、社区及通勤的重要交通枢纽节点。实际上,地铁站也是重要的服务点,开设地铁便利店不仅仅是经营盈利,也是全面保障城市生活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,“地下商业设施,有的空间位置可能非常好,客流量很大,有的位置可能客流量并不是很稳定,这是必然面临的问题,政府层面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”。
赖阳认为,将来地铁的发展应该充分放开,有不同经营主体、不同品牌市场竞争中展现自己的优势,通过展现自己对消费者需求的适应能力来盈利。便利店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性业态,不是开店一定会挣钱,而是开店开得好才能挣钱。
从城市发展布局长远来看,赖阳表示,在地铁发展体系当中,便利店只是步。北京商业也在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进,下一步对于枢纽型商业服务体系的构建,应该寻求更多的提升和突破。
来源:中国消费网